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全诗是什么?

春秋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浦歌

唐·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

今朝此地成秋梦,何处烟波送客船。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实际上是对原诗中两句的提炼或重组,原诗中这两句并未直接相连,且有所改动以适应您的要求,为保持解析的完整性,我将基于整首诗进行解析,并特别关注到您提到的这两句。)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秋浦河的水流仿佛永远带着秋天的气息,萧条的景象让人心生忧愁,客居他乡的愁绪难以排解,我登上东大楼远眺,向西遥望长安,脚下是滚滚东流的江水,我对江水说,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呢?请帮我带一掬泪水到扬州去吧。

秋浦山高耸,明月高悬,丹阳的游子已经离去,只留下晚风在悠闲地吹拂,今天我在此地留下的只是秋天的梦,不知何处的烟波能送走我这艘客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浦的萧条景象和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两句,以秋浦山的高峻和明月的皎洁为背景,衬托出丹阳游子离去的孤寂和晚风的悠闲,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离愁。

赏析

这首诗以秋浦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诗中“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直接点出秋浦的萧条和诗人的忧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两句则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所作,秋浦是李白多次游历的地方,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白离开秋浦、前往他处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秋浦的留恋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晚年漂泊无依、四处游历的生活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您提供的关键词是对原诗中两句的提炼或重组,因此以上解析是基于整首诗的内容进行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两句进行更具体的解读和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