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题外句(非原诗正式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
破屋那堪急雨淋,且欣断港运篙深。
(此句为后人根据王安石生平或风格附会,非《泊船瓜洲》原文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正式诗句部分)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题外句部分,非原诗正式内容,仅供参考)
破旧的房屋哪里能承受得住急促的大雨冲刷,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断流的河港中,船篙还能深深地插入水中,勉强支撑船只停泊。
释义
正式诗句描绘了诗人停船瓜洲时,眺望家乡南京(钟山所在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题外句则通过“破屋”与“急雨”的对比,以及“断港运篙深”的艰难处境,隐喻了诗人仕途的坎坷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赏析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诗,它字面上显露的是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字里行间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题外句虽非原诗内容,但也体现了王安石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创作背景
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影山林、吟咏性情的故乡,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守旧派的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被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由祖母高太后执政,高太后重用司马光等旧党势力,史称“元祐更化”,新法皆废,王安石忧愤难平,于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葬于江宁半山园。《泊船瓜洲》就是在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归隐江宁后,再次被朝廷起用,乘船离开家乡前往京城途中,停泊在瓜洲渡口时所作。
题外句“破屋那堪急雨淋,且欣断港运篙深”虽非出自《泊船瓜洲》原文,但结合王安石的生平与性格,可以想象这是后人对他在仕途坎坷中仍保持乐观态度的一种艺术加工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