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诗

南朝·宋·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另句(非原诗直接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吴均(约469年—520年)

朝代:南朝·宋(实际吴均主要活动在南朝梁,但此处为简化表述,且南朝宋与梁在文学史上常并称“南朝”)

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不倦,工于诗文,尤善写景抒情,其文辞清新隽永,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时人称为“吴均体”,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山中杂诗

山边飘来的烟雾弥漫了远山,竹林深处斜阳欲落,余晖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鸟儿欢快地向屋檐上飞去,白云悠悠地从窗户里飘出,仿佛与室内之人嬉戏。

另句

早晨,山上的云雾从山峦间升起,随风飘散,一去不复返。

释义

这两句诗(特别是“另句”)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自然景致变幻莫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赏析

吴均的《山中杂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这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却完美契合了吴均作品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与哲思,它借云雾的飘散,隐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含“另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吴均生活在南朝动荡不安的时代,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晚年隐居山中,以诗文自娱,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中杂诗》及类似意境的诗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诗人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留下了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