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物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
世间万物各有情,何事人间苦分别。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为清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其著作颇丰,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传世。
译文
有鹿从溪边寻求它那梦中的鹿群,不是鱼就一定不知道鱼的快乐,世间万物各自有着它们的情感和世界,为何人类总是执着于区分彼此,苦苦探求他物的内心世界呢?
释义
此诗通过“有鹿求鹿梦”和“非鱼未知鱼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各自独立情感世界的认识,鹿追求自己的梦境,鱼享受自己的快乐,而人类往往因为无法完全理解其他生物的感受而陷入无谓的分别和探求之中。
赏析
袁枚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首句“有鹿从渠求鹿梦”,以鹿求梦为喻,暗示了动物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次句“非鱼定未知鱼乐”,则借用了《庄子·秋水》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万物各有其乐的观点,后两句“世间万物各有情,何事人间苦分别”,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批评了人类过于执着于区分和探求他物内心世界的做法,倡导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尊重万物情感的态度。
此诗在表达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典故,使得哲理思考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过于自负和狭隘的批评。
创作背景
袁枚生活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此诗可能是诗人在观察自然、思考人生时所得出的感悟之作,通过此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间万物情感世界的理解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类过于执着和狭隘的批评态度,此诗也体现了袁枚作为清代性灵派诗人的代表之一,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真实、自然、个性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