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南竹韵调琴谱,堂北萱香载酒船。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雅趣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墙南竹韵调琴谱,堂北萱香载酒船。

一曲清歌人未醉,半窗明月夜无眠。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其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融,独创“板桥体”;绘画则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淋漓,充满生活气息。

译文

墙南的竹子随风摇曳,其音韵如同在调试琴弦的乐谱;堂屋的北边,萱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酒船满载,准备与友人共酌,在这美好的夜晚,一曲清歌响起,人们还未沉醉其中,半开的窗户透进明亮的月光,让人夜不能寐。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雅致生活,墙南的竹林不仅是自然景观,其风声竹韵更如同天籁之音,与弹琴奏曲相得益彰;堂北的萱草,以其特有的香气,为饮酒作乐增添了几分雅致,诗人与友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以歌会友,以酒助兴,享受着月光下的宁静与欢愉,展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墙南竹韵调琴谱”,以竹声喻琴声,既表现了竹林的幽静之美,又暗示了诗人高雅的艺术品味,次句“堂北萱香载酒船”,萱草之香与酒香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一曲清歌”与“半窗明月”,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而又不失浪漫的生活情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郑板桥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辞官归隐之后,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过上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闲适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以诗酒琴书为伴,追求心灵自由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自然美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