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美人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笔下龙蛇惊风雨,胸中珠玉走风尘。
高情已逐孤云去,壮志犹随白日新。
自古英雄多寂寞,何须惆怅怨时人。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自幼聪颖,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世未得赦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哲学、民俗风物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译文
他心怀坦荡,使鬼神都为之折服;他一笑之间,仿佛能让宇宙都迎来春天,他笔下写出的文章如龙蛇舞动,惊起风雨;他胸中藏着无数的珠玉般的智慧,在世间流传,他的高尚情怀已经随着孤云远去,但他的壮志仍然像白日一样崭新,自古以来英雄多寂寞,他又何必因为时人的不理解而惆怅呢?
释义
这首诗是对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的人的赞美,首联“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描绘了此人的威严与和蔼,既能让鬼神敬畏,又能以笑容温暖世界,颔联“笔下龙蛇惊风雨,胸中珠玉走风尘”则赞美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颈联“高情已逐孤云去,壮志犹随白日新”表达了他虽已远离尘世,但壮志未酬的情怀,尾联“自古英雄多寂寞,何须惆怅怨时人”则是对他境遇的同情和安慰。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的人,诗人通过描绘此人的威严、和蔼、才华和壮志,展现了他的非凡魅力,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同情和安慰,认为英雄虽然多寂寞,但不必因为时人的不理解而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个人的遭遇有关,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一生未能回到京城,在贬谪期间,他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和寂寞,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贬谪期间,为了表达对某位具有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的人的赞美和敬仰而创作的,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认为英雄虽然多寂寞,但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壮志,不必因为时人的不理解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