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点绛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梅

宋·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窗低映,旁见斜阳缕。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语,遥相望,飘云曳雾,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红杏香气四溢,绿柳如烟,柳条轻拂,水边的窗子低低地映照着,可以看到斜阳透过窗帘的缝隙洒下光芒,翠绿的叶子中藏着黄莺,红色的帘子隔绝了燕子的叫声,远远地看着,云雾缭绕,兰花和蕙草茂盛生长,我和谁一起欣赏这芳草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上片写春日景色,红杏、绿柳、水窗、斜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片则转入抒情,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最后以“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作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上片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层次,红杏、绿柳、水窗、斜阳等意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下片则通过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作者却发出了“吾谁与、玩兹芳草”的感慨,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孤独,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词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在忞君亭咏梅时所作,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黄州,心情抑郁,在春天的美景中,他暂时忘却了烦恼,与弟弟一起欣赏梅花,并创作了这首词,词中既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也寄托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