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当年,香山老子,姓白来江国。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香山白公祠

宋·杨万里

敬祠遗像香山老,怕是当年白傅来。

姓白来江国,曾吟“忆江南”。

清风千载留江表,遗爱万民遍九垓。

今日我来瞻仰处,高山流水共徘徊。

(注:由于直接包含所有关键词的完整古诗在历史文献中并未直接找到,我根据关键词的意境和可能的关联,创作了一首假想的古诗,并为其构想了一个作者及背景,以下解析均基于这首假想的古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这香山白公祠中,我恭敬地瞻仰着香山居士(白居易)的遗像,心中暗自思量,这遗像中的老者,怕是当年那位吟咏“忆江南”的白居易吧,他姓白,来自江南水乡,曾以诗句表达对江南的深深眷恋,清风千载,他的高风亮节依旧留在江南大地,他的仁爱之心惠及万民,遍布九州四海,今日我前来瞻仰他的遗迹,只觉高山流水,仿佛与他共徘徊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

释义

本诗通过瞻仰香山白公祠中的白居易遗像,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怕是当年”一句,既表达了对遗像真实性的揣测,也暗含了对白居易时代风采的追忆。“姓白来江国”则直接点明了白居易的姓氏和籍贯,同时引出了他著名的“忆江南”诗篇。“清风千载”和“遗爱万民”则是对白居易高尚品德和广泛影响力的赞美。

赏析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诗中通过描绘白居易的遗像和诗句,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巨匠和仁爱之士的光辉形象,诗人也借古喻今,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假想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人杨万里在游历江南时,来到了香山白公祠,瞻仰了白居易的遗像和诗句,他深感白居易的高尚品德和广泛影响力,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赞美白居易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既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