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宋·陆游
此心一似篆烟灰,好向君王早乞骸。
从此归田多种竹,无时得酒不寻梅。
山前处处鸣榔响,水畔年年芦荻衰。
老去功名空自惜,梦回犹忆羽林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的心就像那篆香燃烧后的灰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活力,最好早点向君王请求告老还乡,从此以后,我将回归田园,多种竹子以寄托情怀,无论何时只要有了酒,就会去寻找梅花以慰藉心灵,山前水畔,渔人捕鱼的声音此起彼伏,年复一年,河边的芦苇也日渐凋零,虽然年老时对未竟的功名仍感惋惜,但在梦中依然怀念着曾经的壮志与豪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以“篆烟灰”比喻自己内心的消沉与疲惫,表达了想要早日辞官归隐的愿望,颔联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图景,种竹、寻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颈联通过描写渔舟唱晚、芦荻凋零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归隐思想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篆烟灰”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描绘,也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反思,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意境,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仕途坎坷,晚年时期,他深感报国无门,心灰意冷,于是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晚年时期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