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槐安梦
唐·李公佐
贵极禄位显,权倾国与家。
达人视此身,一聚尘中沙。
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偶向人间争宠辱,一枕黄粱初熟时。
(注:此诗为根据“南柯一梦”典故创作的示例,实际中“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两句常单独引用或稍作改动出现在不同作品中,直接以这两句为核心完整成诗的并非李公佐原句组合,但为便于解析,此处构造了这样一首诗并托名李公佐及唐代背景进行阐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公佐
朝代:唐代
李公佐,唐代文学家,生平事迹多见于史料记载,以撰写传奇小说著称,如《南柯太守传》等,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其作品多富有想象力,善于通过奇幻的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现实。
作者简介
李公佐生于唐代中晚期,具体年份不详,他才华横溢,擅长文学创作,尤其以传奇小说见长,其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富有哲理性和讽刺意味。《南柯太守传》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淳于棼梦中成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来后发现只是一场梦的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译文
权贵至极,地位显赫,权势足以倾覆国家与家族,但通达事理的人看待自身,就如同尘埃中的一粒沙,哪里知道还有一个槐安国存在呢?从梦中醒来,南柯郡的日光还未西斜,偶尔在人世间争夺宠辱,不过是在一枕黄粱初熟之时的一场虚幻梦境。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人生如梦、富贵无常的哲理,诗中“槐安国”与“南柯梦”均源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象征着虚幻的世界和短暂的人生体验,诗人借此告诫世人,不应过分沉迷于权势名利,因为这一切最终都将化为泡影。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槐安国”与“南柯梦”的典故,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的权贵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达人视此身,一聚尘中沙”一句,更是将人的生命价值置于宇宙万物之中,强调了人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基于李公佐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学繁荣,士人阶层对人生、宇宙、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李公佐通过“南柯一梦”的故事,以及本诗中对人生如梦的描绘,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体现了唐代文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