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巨石行
唐·刘叉
巨石亭亭缺齧多,县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万事细如尘,何况闲愁与怨嗟。
作者简介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元和年间(806-820),他性格豪爽不羁,好任侠使气,曾随韩愈为幕僚,但不久便因不满韩愈为人而离去,刘叉的诗风峻急,善于以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事物,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巨石高高耸立,边缘被风雨侵蚀得残缺不全,由此可知,即便是这样坚硬的石头,历经千年的风雨也会逐渐消磨,人世间的种种事情,都如同尘埃般渺小短暂,更何况是那些无谓的闲愁与怨叹呢?
释义
“巨石亭亭缺齧多”描绘了巨石高耸而边缘被侵蚀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万物的消磨。“县知千古也消磨”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变迁,即便是坚硬的巨石也不例外。“人间万事细如尘”将人世间的种种事情比作尘埃,突出了它们的渺小和短暂。“何况闲愁与怨嗟”则是对人们无谓的烦恼和抱怨的劝诫,认为这些更是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巨石为引子,通过描绘其被风雨侵蚀的景象,引出了对时间流逝和万物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巨石为喻,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万物的脆弱,进而将视角转向人间万事,认为它们都如同尘埃般渺小短暂,在诗的结尾,诗人对人们的闲愁与怨叹进行了劝诫,认为这些更是无谓的烦恼,不值得过分纠结,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叉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刘叉性格豪爽不羁,好任侠使气,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见解,在历经人生的种种波折和磨难后,他可能对时间流逝和万物变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他通过描绘巨石被风雨侵蚀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时间无情和万物脆弱的感慨和思考,他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劝诫人们不要过分纠结于无谓的烦恼和抱怨,要学会放下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