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有为应有尽,此身无我自无穷。的解释

小星4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无题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万事有为应有尽,此身无我自无穷。

浮云聚散随风去,流水高低任所东。

花落花开春不管,潮来潮去日还同。

人间万事皆如梦,莫向樽前问醉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终结之时,而我的身心却超越了这些限制,达到了无穷无尽的境界,浮云聚散自如,随风而逝;流水高低起伏,任意东流,春天的花开花落,大自然并不在意;海水的潮起潮落,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人世间的一切都像梦境一样虚幻,不要在酒宴前向我这个醉翁询问这些烦恼。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联指出世间万物都有其生灭规律,而人的内心则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颔联通过浮云和流水的意象,进一步阐述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和人生的无常,颈联则以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为例,说明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和人生的短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的一种超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通过对浮云、流水、花开花落、潮来潮去的描绘,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终结之时,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人的内心却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这种超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接受,诗人以醉翁自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和面对现实的一种超然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分裂,人民生活困苦,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深感国家的危亡和人民的疾苦,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