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李商隐
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
空庭日暮鸟相语,幽径草深人独踪。
山色静涵空翠冷,水声闲带夕阳浓。
欲知此地清幽处,且向君家问老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谁在这闲暇之时陪伴着犀首(古代的一种尊贵官职或代指某位尊贵的人),却还没有来得及谋求封地就遇到了满山的松树,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在相互交谈,幽静的小路上草木深邃,只有人的足迹独自留下,山的颜色静静地蕴含着空灵的翠绿,带着一丝寒意,水声悠闲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浓厚,如果想要知道这个地方清幽美妙之处,不妨向你家中的老农询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联点出诗人闲居的状态,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庭院的寂静和自然的美丽,尾联则以询问老农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片清幽之地的探寻和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孰居无事陪犀首”一句,既点出了诗人的闲居状态,又隐含了对仕途的淡泊和无奈。“未办求封遇万松”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将庭院的寂静和自然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询问老农的方式,既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清幽之地的探寻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仕途的坎坷,诗人选择了闲居的生活方式,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热爱,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名利的超脱,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