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逸兴长。
种柳开池待宾友,蓄书积粟为儿郎。
身闲不向人间争,心静只将道自将。
日暮归来无一事,焚香闲坐对斜阳。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及个人情感,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译文
凭借微薄之力救助生灵,这份阴德真是广大无边;尚未年老就辞官归隐,闲逸的兴致悠长不断,栽种柳树开挖池塘以待宾朋好友,藏书积粮为子孙后代打算,身体闲适不与人世争斗,心境宁静只把道义作为自己的导向,傍晚归来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点燃香火悠闲地坐着面对夕阳。
释义
首联“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逸兴长”表达了诗人虽力量微薄但仍尽力救助生命,认为这是积阴德的大好事,同时自己虽未至老年便辞官归隐,但心中闲逸之趣却长久不衰,颔联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种柳开池以待客,藏书积粟为子孙,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颈联进一步强调诗人身心的闲适与宁静,不与人争,只遵循道义,尾联则以日暮归来、焚香闲坐的场景收尾,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闲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其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力贫活物阴功大”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即使力量微薄也不忘行善积德,而“未老垂车逸兴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仕途上曾历经坎坷,晚年时期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遂萌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这首诗便是在他辞官归隐后,闲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闲居生活,白居易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