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辛弃疾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等职,不久又遭免职,其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纵然怨恨春不说话,可那殷勤的画檐蛛网,却整天尽心地粘惹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望远,夕阳正斜挂在暮霭沉沉的柳树梢头。

释义

这首词借春天匆匆归去,抒发了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政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愤慨之情,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下片则进一步抒发忧国忧民的愁绪,全词熔抒情、议论于一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凝练含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词上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春去匆匆抒发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下片则直抒胸臆,以议论的方式表达忧国忧民的愁绪,全词熔抒情、议论于一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凝练含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比喻(“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用典(“长门事”、“玉环飞燕皆尘土”)等,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词人也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惜春长怕花开早”化用唐末诗人韩偓《惜春》诗成句,贴切自然,不着痕迹。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春,辛弃疾当时正值罢官闲居上饶之时,此前两年,即淳熙四年(1177年),辛弃疾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在江陵任上,他继续整顿军备,准备北伐,由于朝廷内部主和派的阻挠和破坏,他的北伐计划未能实现,淳熙五年(1178年)冬,辛弃疾被免职,次年春天,他回到上饶的带湖新居,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闲居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愁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