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的释义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黑牡丹

唐·卢肇

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

凤鸟不来春寂寂,流莺啼处露潸潸。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肇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肇,字子发,唐代文学家、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曾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后历任太子舍人、集贤院学士、歙州刺史等职,卢肇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不要因为那红紫花朵倾城的美色,就去摧残那独特的黑牡丹,凤凰不来,春天显得寂寞无声,流莺啼叫之处,露珠点点,令人感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红紫花朵(通常代表世俗眼中的美丽)与黑牡丹(象征独特、不被世俗所欣赏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独特美的珍视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首句“莫因红紫倾城色”指出人们往往因为外表的艳丽而忽视或贬低其他形式的美;次句“却去摧残黑牡丹”则直接批评了这种偏见导致的伤害,后两句通过描绘凤凰不来的寂寞和流莺啼叫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黑牡丹所处环境的孤寂与不被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黑牡丹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独特个性和内在美的赞美,黑牡丹作为诗中的主角,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颜色的不同,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不被世俗所轻易接受的美,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应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性,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哀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卢肇个人的经历或观察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卢肇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因独特而遭受误解或排斥的情况,通过这首诗,他或许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珍视独特美、反对世俗偏见的价值观,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繁荣,这为卢肇等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