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虚舟
宋·释绍嵩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想要将身心融入那无边的虚空之中,就需要勤奋地修炼内心的清净与纯净,站在千峰之巅,没有任何束缚,于万象之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不再向人间争夺宠辱,只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不知何时,我将归隐于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会显得幽静而深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首联“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直接点明主题,即要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付出努力和修炼,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千峰之巅的自由与万象丛中的自在,以及不与人争宠辱的高洁情怀,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尾联则以归隐青山、月满松风的幽静景象作为归宿,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身心入太虚”、“千峰顶上无拘束”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摒弃,诗人还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的表述,展现了自己高洁的人格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生活与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描绘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和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