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清代

作者:屈大均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问将军空自愁。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等著作传世,屈大均一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晚年隐居不仕,以诗酒自娱。

译文

汉朝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却对远征的将军不闻不问,只留将军独自哀愁。

应当铭记那山西战场上的千古遗恨,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让他的门徒至今都感到羞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汉朝天子对远征将军的冷漠态度,以及李陵投降匈奴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忠臣被弃、英雄末路的深深感慨,诗中“汉家天子今无恙”与“不问将军空自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朝廷的冷漠与将军的无奈。“记取山西千古恨”一句,点明了李陵投降的历史事件,而“李陵门下至今羞”则表达了后世对李陵投降行为的鄙视和羞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忠臣被弃、英雄末路的悲剧,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汉朝天子的冷漠与李陵的投降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忠臣被弃的愤慨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诗人也通过“记取山西千古恨”一句,提醒人们铭记历史教训,珍惜英雄人物的牺牲和付出,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屈大均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屈大均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他一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但多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屈大均对忠臣被弃、英雄末路的悲剧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慨和同情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铭记历史教训,珍惜英雄人物的牺牲和付出,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警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