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的解释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短歌行

唐·白居易

曈曈日色欲烧天,

赫赫风声欲卷湫。

日月相催飞似箭,

阴阳为寇惨于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炽热的日色仿佛要将天空燃烧,

猛烈的风声似乎要卷起深渊。

日月交替,时光飞逝如同离弦之箭,

阴阳失调,灾难比战争更加惨烈。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色的炽热、风声的猛烈,以及日月交替的迅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忧虑,通过“阴阳为寇惨于兵”的比喻,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不平衡与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曈曈日色欲烧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日色的炽热,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压抑的氛围,次句“赫赫风声欲卷湫”则以风声之猛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后两句“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则通过比喻和对比,将时光流逝的迅速和世事无常的惨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或社会动荡的时期,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诗人,白居易在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灾难后,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无常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渴望,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