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生死吟
唐·白居易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一朝风月身无主,万古江山梦有情。
花下前身成故事,水边今日见新萍。
世间多少营营者,何似逍遥得此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名及内容。)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终结和开始,哪有谁能逃脱生死轮回?一旦风月无常,人身便不再自主;而万古江山,梦中却仍有情愫,花下的往事已成旧梦,水边今日又见到了新生的浮萍,世间有多少人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哪里比得上逍遥自在度过此生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首句“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直接点明了生死轮回的普遍规律,强调了无人能逃脱这一自然法则,接下来几句通过对比“风月无常”与“江山有情”,以及“花下往事”与“水边新萍”,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尾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逍遥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生死轮回的普遍性和生命的无常性,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诗人也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更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假设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生死和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晚年生活中,他更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表达对生死轮回的深刻认识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