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的释义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玉人今夜相思不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

但闻好语如珠玑,嗟我幽愁积乱丝。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北宋词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等职,晚年退居苏州,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译文

今晚的玉人是否也在相思?她因思念频繁地移动着翠色的枕头,我只能听到她美好的话语如同珠玑般珍贵,却叹息自己内心的幽愁如同纷乱的丝线,梦中我进入江南的烟雨之路,走遍了江南却仍不能与你分离,醒来后我独自微笑,只听到几声渔笛在沧浪江中回荡。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玉人(即所爱之人)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上片写玉人相思难眠,频移翠枕;下片则写作者梦中寻觅,醒后独笑,渔笛声声,更添离愁,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音乐美。

赏析

这首词以“玉人今夜相思不”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即玉人(所爱之人)的相思之情,接着通过“想见频将翠枕移”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玉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下片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梦中他进入江南的烟雨之路,走遍了江南却仍不能与她分离,这种无奈与痛苦之情溢于言表,醒后他独自微笑,但内心的离愁却难以消散,只听到几声渔笛在沧浪江中回荡,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音乐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贺铸在远离家乡和爱人时所作,他通过描写玉人的相思之情和自己的梦境寻觅,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与痛苦,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较为普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这首词也体现了贺铸作为一位优秀词人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