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劝学
朝代:清代
作者:金缨
是是非非好读书,莫将名实自相诬。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作者简介
金缨,清代学者,字兰生,一字缨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康熙、雍正年间,他博学多才,读书不倦,尤其重视品德修养,所著《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11类,以格言、谚语的形式精要地概述了我国几千年来有关治家、修身、求学、立志、处世等方面的道理,既有关于人生修养的总结,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堪称一部人生智慧的宝典。
译文
在是是非非中坚持读书学习,不要把名声与实际行为相违背,书本多情就像老朋友一样,无论清晨还是黄昏,无论忧愁还是快乐都亲近相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释义
本句“是是非非好读书,莫将名实自相诬”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不要在纷繁复杂的是非中迷失自我,而应坚持读书学习,保持名实相符,不自我欺骗。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名实相符的追求,在作者看来,读书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的精神享受,能够让人在是是非非中保持清醒和坚定,作者也提醒人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名声和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名实相符,不自我欺骗,这种对读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金缨对人生、学问、道德进行深入思考的时期,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浮躁,很多人容易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金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读书和名实相符的坚定信念,希望人们能够在读书中汲取智慧,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被世俗所迷惑,这首诗也反映了金缨对学问和道德的重视,以及他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