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思》,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只言旋老转无事,半世飘蓬得自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利欲像万头火牛一样驱使人奔忙,而我只像江湖上漂泊的一只沙鸥,漫长的白日里闲来无事才觉得日子如年,即使大事如山一样摆在面前,喝醉了也就暂时忘却,漫长的白天里,蝉的鸣叫声让人心烦意乱,我于是拄着拐杖,打算到秋天的山涧边去探访清泉,只说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逐渐老去,再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半生的漂泊不定,如今终于得到了自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利欲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以“万火牛”比喻利欲的驱使,以“一沙鸥”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江湖上的漂泊生涯,颔联通过“日长似岁”和“事大如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闲散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态度,颈联以“蝉噪聒”和“涧泉秋”为意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满足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思为题,但并未直接描绘秋天的景色,而是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来展现秋天的意境,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世俗利欲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经历了半生的漂泊和坎坷,对世俗的利欲和纷争已经感到厌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