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啼昼声碎,萧萧倦听,无语寄愁边,一掬泪珠偷洒,肠断为谁牵,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对床夜语,犹自忆当年,锦绣文章,满腹珠玑,漫赢得、天涯羇旅,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烟水阔,几番魂梦,犹喜得、依前时节。
作者及朝代
黄孝迈,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德夫,号雪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词作闻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细腻。
作者简介
黄孝迈虽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见其才情横溢,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世界,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与人生感慨,他的作品在宋代词坛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临近清明时节,翠绿的鸟儿在白天啼叫,声音细碎而清脆,我疲倦地听着这些声音,心中却无语可寄托愁绪,偷偷地洒下一掬泪珠,不知这断肠的思念是为谁而牵动,想象着东园的桃李,自从春天以来,那些小巧的嘴唇和秀美的酒窝是否还在。
夜晚对着床铺低语,依然回忆着当年的情景,那时我满腹锦绣文章,才华横溢,却只换得在天涯漂泊的境遇,年少时对着花朵沉醉如梦,而现在却以清醒的眼光看待风月,烟波浩渺,虽然经历了多次魂梦萦绕,但依旧庆幸能回到从前的美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漂泊生活的无奈,上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内心的愁绪;下片则回忆往昔的才华与美好,对比现在的漂泊与孤独,最后以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作结。
赏析
“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年少时的沉醉与现在的清醒,展现了词人从青涩到成熟的心路历程,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更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接受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漂泊异乡、历经人生沧桑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和回忆往昔的点滴,词人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淡淡期许,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较为普遍,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普遍心态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