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目:《春日迟来》
朝代:宋
作者:赵师秀
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
春光不为游人住,晴色频催燕子来。
柳色半青新雨后,花光全映夕阳台。
东风吹暖还吹冷,且尽樽前醉几回。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词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唐人,尤钟于贾岛、姚合,好为清苦之诗,有《赵师秀集》二卷、《赵师秀集补遗》一卷,今有《赵师秀集》校注本行世。
译文
黄色的菊花还迟迟未开,仿佛与我约定的日期晚了三日,而碧绿的桃花却已经开得十分灿烂,春光并不会为了游人的停留而驻足,晴朗的天气频频催促着燕子归来,新雨过后,柳色半青半绿,夕阳映照下,花朵的光彩完全映照在楼台上,东风时而吹来暖意,时而又带来寒冷,不如就在酒樽前尽情醉上几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花卉的盛开与时光的流逝,以及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与留恋,首联通过黄菊与碧桃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颔联则表达了春光易逝,游人难以挽留的感慨;颈联描绘了雨后柳色与夕阳花光的美丽景象;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饮酒作乐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花卉的盛开与时光的流逝,充满了对春光的珍惜与留恋,首联通过黄菊与碧桃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与生命的勃勃生机,颔联则通过“春光不为游人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而“晴色频催燕子来”则又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颈联的“柳色半青新雨后,花光全映夕阳台”更是将雨后柳色与夕阳花光的美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陶醉,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饮酒作乐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师秀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种种变迁与无奈,春日里花卉的盛开与时光的流逝,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留恋的佳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时光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深厚的文学造诣,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题目与首联中的“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是本题的关键信息,但整首诗的情感与意境同样值得深入品味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