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天柱山

唐·韦应物

绝巘危峰上,云天似可攀。

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

松间鸣好鸟,岩下泛清澜。

但使心无累,自然得尽欢。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韦应物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入仕为官,历任滁州、江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抒发闲适淡泊之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那高耸入云的天柱山顶峰之上,仿佛可以触及云天,我怎能不渴望立即登上那天柱之巅,悠然自得地陪伴亲友共度佳节,松林间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声,岩石下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累赘,自然能够尽情享受这欢乐的时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天柱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亲近自然的向往,以及渴望在佳节之时与亲友团聚、共度美好时光的心情,诗中“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愿望和心境。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以天柱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巅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诗中“松间鸣好鸟,岩下泛清澜”两句,以动衬静,更添山林之幽静与美好,而“但使心无累,自然得尽欢”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只要心中无牵无挂,便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创作背景

虚构的创作背景中,韦应物在一次游历中,被天柱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心生向往之情,恰逢佳节将至,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渴望能与他们共度佳节,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登天柱山》,以表达自己对登高望远、亲近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很好地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