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舟晚渡
唐·储光羲
日落沧江静,遥望横杯不敢济。
岩口正有人罾鱼,孤舟微荡波心细。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年-约76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廷谔,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因仕途不顺,晚年归隐终南山,储光羲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山水,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并称“王孟韦储”,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夕阳西下,沧江变得异常宁静,我远远地望着那横在江面的酒杯(此处比喻为危险或难关),心中胆怯不敢渡过,在岩石的豁口处,正有人张着罾网捕鱼,而我的孤舟在细小的波纹中微微荡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舟晚渡的宁静画面,诗人通过“日落沧江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随后以“遥望横杯不敢济”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与胆怯,而“岩口正有人罾鱼”则展示了生活的平静与秩序,与诗人的内心形成对比,最后一句“孤舟微荡波心细”既描绘了孤舟的摇曳,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波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舟晚渡的宁静景象,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首句“日落沧江静”奠定了全诗宁静祥和的基调,次句“遥望横杯不敢济”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比作横在江面的酒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犹豫与胆怯,而“岩口正有人罾鱼”一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平静与秩序,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最后一句“孤舟微荡波心细”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舟的摇曳,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波动,使全诗在宁静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储光羲仕途不顺、归隐山林之后,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诗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在宁静的渔舟晚渡中,他看到了生活的平静与秩序,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