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忍便倾浇别酒,且来同看照愁灯。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别夜

唐·杜荀鹤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未忍便倾浇别酒,且来同看照愁灯。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前多雨多风树。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九华山苦读,后出游各地,曾数次应举不第,直到大顺二年(891)才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晚年寄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律诗著称,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作,风格质朴自然,清新流畅。

译文

离别的愁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愈发浓烈,就像那连绵不绝的春水一样无边无际,实在不忍心就这样匆匆饮下那杯告别的酒,还是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映照着我们愁绪的灯火吧,明天开始,思念你的时候千万不要登上高楼,因为楼前满是风雨中的树木,会让人更加伤感,远行的人啊,不要去听那宫前的流水声,因为那流水的声音,正是时光流逝的声音,会让人更加感叹岁月的无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哀愁,首句以“离愁渐远渐无穷”直接点出主题,用春水比喻离愁,形象生动,接着两句“未忍便倾浇别酒,且来同看照愁灯”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告诫,进一步加深了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离别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春水”比喻“离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得离愁这一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诗人通过“未忍便倾浇别酒”和“且来同看照愁灯”两个具体的动作,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又有无奈,后两句的想象和告诫,则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杜荀鹤在离别友人时所作,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晚年才得中进士,但并未得到重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友人的离别无疑更加增添了几分哀愁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慨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深深哀愁,也可以窥见他晚年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