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宋·苏轼
病里不知春早晚,归来惟见柳梢黄。
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
诗病逢春转剧增,愁肠欲断更难胜。
此生已老那堪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在病中不知道春天来得早晚,归来时只见柳枝已经泛黄,知道你因被烦恼所困更加愁苦,将诗作卷起来赠给我,让我这老朽感到惊讶和自愧不如,病中的诗思随着春天的到来反而更加剧烈,愁肠欲断更是难以承受,此生已经老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知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般珍贵。
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收到友人赠诗的复杂心情,首联写自己在病中不知春去春回,归来时只见柳枝泛黄,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到来,颔联写友人因烦恼而更加愁苦,将诗作赠给自己,让自己这个老朽感到惊讶和自愧不如,颈联写自己病中的诗思更加剧烈,愁肠欲断,难以承受,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线索,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收到友人赠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病中所作,当时他身处逆境,身体欠佳,心情抑郁,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收到友人的赠诗后,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病中思》,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