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何时躬帝藉,斜阳寂历锁云庄。出自哪首诗?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云庄耕隐

宋·何梦桂

千亩何时躬帝藉,斜阳寂历锁云庄。

归来饱饭黄粱梦,依旧人间一蠹虫。

作者及朝代

作者:何梦桂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何梦桂,字岩叟,号潜斋,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时局的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何梦桂的诗文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学问广博,尤其在理学方面有深厚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何时能亲自耕种那千亩良田,如今只能在斜阳下,寂寞地锁闭着云庄,归来后饱餐一顿黄粱美梦,发现自己依旧不过是人间的一只蠹虫。

释义

千亩何时躬帝藉: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亲自耕种籍田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无奈。

斜阳寂历锁云庄:描绘了云庄在斜阳下的寂寥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归来饱饭黄粱梦:借用了“黄粱一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虚幻感受。

依旧人间一蠹虫:诗人自比为蠹虫,讽刺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渺小与无力。

赏析

这首诗以云庄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首句“千亩何时躬帝藉”以古代帝王亲耕为引子,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次句“斜阳寂历锁云庄”则通过描绘云庄的寂寥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后两句“归来饱饭黄粱梦,依旧人间一蠹虫”则借用了典故和自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虚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何梦桂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的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回天,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归隐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后,对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通过描绘云庄的寂寥景象和个人的无奈感受,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