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著名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授洛阳尉,后迁尚书省右丞,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知贡举,坐贪赃受贿,流放越州,睿宗立,赦还,玄宗时,为集贤院学士,迁考功郎中,复坐事贬台州司户参军,卒于任所,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多歌功颂德之作,辞藻华丽,音韵和谐,但部分作品情感真挚,有一定艺术价值。
译文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却行程未止远行不止,何时才能再次归来?
江面静寂潮水初落,林间昏暗瘴气不开。
楚地阴雨连绵,云梦泽边霭雾朦胧,吴地江潮汹涌,却不到武昌宫前。
释义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谪途中所作,通过描绘大庾岭北驿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前途未卜的忧虑,诗中“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两句,以自然景象暗喻政治环境,楚地的雨雾朦胧象征着朝廷的昏暗不明,而吴地的江潮不到武昌宫,则暗示着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立无援。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以大雁南飞为引子,引出诗人对归期的期盼;颔联则直接抒发诗人远行未止的无奈与哀愁;颈联通过江静潮落、林昏瘴不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尾联则以“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两句,将自然景象与政治环境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含蓄。
创作背景
宋之问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而获罪,被贬为泷州参军,在贬谪途中,他经过大庾岭北驿站,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前途未卜的忧虑,诗人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了朝廷的昏暗不明和自己被贬谪后的孤立无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