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全诗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五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

(注:“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归园田居》系列的任何一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其五”中,进行创意性解析,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但这样的融合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文学性的探讨。)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我惆怅满怀叩门独归,道路曲折荒芜草木丛生。

山涧溪水清澈又浅淡,可以洗去我足上的尘泥。

滤掉新酿造的甜酒,用一只鸡招待邻舍共饮。

日落后室内一片昏暗,点燃荆条替代明亮的烛光。

欢乐时埋怨夜晚太短,不觉间又已到了清晨。

手扶拐杖偶然遇到正在种黍的农人,披上衣服悠闲地吟诵着《论语》中曾点所向往的舞雩春风。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以及与自然、邻里的和谐共处。“植杖偶逢为黍客”描绘了诗人偶遇农人的场景,体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亲切;“披衣闲咏舞雩风”则表达了诗人对儒家理想生活的向往,即便在隐居生活中也不忘吟咏先贤之风。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与自在,通过“植杖偶逢为黍客”的偶遇,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随机与和谐,农人的形象也显得亲切而真实,而“披衣闲咏舞雩风”则透露出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即便在隐居生活中,也不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高雅,整首诗在描绘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高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某篇具体作品,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创意性延伸,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创作了大量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归隐之志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儒家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句诗可以被视为对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两句诗是虚构的融入,所以其创作背景并非真实存在,但通过这样的创意性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