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观花
唐·李商隐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素娥惟与黄昏约,金蕊难留白日妍。
寒蝶舞飞怜影瘦,秋风吹落叹香残。
高楼独倚思无尽,夜色苍茫望月圆。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月亮残缺,霜气浓重,花朵的细蕊已经干枯,这花儿并不属于那桂堂中的仙人所有,洁白的月宫嫦娥只与黄昏有约,金色的花蕊难以留住白日的娇艳,寒冷的蝴蝶飞舞着,怜惜着花儿瘦弱的身影,秋风吹落花瓣,让人叹息香气的消散,我独自倚在高楼上,思绪无尽,望着苍茫的夜色,期盼着月亮的圆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中花朵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无奈,月缺霜浓,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严酷,细蕊乾则暗示了花朵生命力的衰弱,此花无属桂堂仙,既是对花儿无主的同情,也隐含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后四句则进一步通过素娥、寒蝶、秋风等意象,渲染了秋夜的凄凉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观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花儿凋零的惋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一个秋夜,他独自倚在高楼上,望着残缺的月亮和凋零的花朵,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秋夜观花》,通过描绘秋夜中花朵的凋零和周围环境的凄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