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黄尘不见山,个中草木亦常闲。的释义

小编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门外黄尘不见山,个中草木亦常闲。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自闲。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多写隐逸生活与佛教禅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门外飞扬的黄尘遮蔽了远山,这里的草木却自得其乐,悠闲自在,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独坐在松树之下,听着松涛阵阵,心中充满了闲适与宁静。

释义

“门外黄尘不见山”描绘了外界纷扰、尘土飞扬的景象,与诗人所处的幽静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个中草木亦常闲”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居所内部的宁静与草木的悠闲自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自闲”则通过描绘诗人独处于白云深处、松风之下的场景,展现了其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黄尘”与“白云”、“不见山”与“无人识”等意象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也深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诗人以“独坐松风兴自闲”作为结尾,既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山居岁月中,面对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寄托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摒弃,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