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罗隐
自古英豪尽贱贫,
何况白发老将军。
卸甲归田无别事,
千金敝帚人谁买?
半额蛾眉世所妍,
红妆点点泪涟涟。
酒酣耳热心更冷,
独对斜阳忆旧年。
(注:虽然“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蛾眉世所妍”这两句在罗隐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一部分出现,但根据题目要求和古诗词创作的灵活性,我构思了这样一首诗来包含这两句,以展现其意境,在实际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分别出自不同的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约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后转而寄情于诗文创作,以讽刺时弊、抒发个人抱负见长,作品风格犀利、深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多出身贫寒,
更何况是那位年迈退役的老将军。
脱下战袍回到乡间别无他求,
他那把破旧的扫帚(比喻无用之物),纵值千金,又有谁会来买呢?
世间之人偏爱那半遮面的蛾眉美人,
而那些红妆女子只能暗自垂泪。
酒醉之后身体虽热,心却更加寒冷,
独自面对夕阳,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英雄迟暮与世俗偏爱美貌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前两句点出英雄出身贫寒且晚年不被重视的现状;中间两句以“千金敝帚”与“半额蛾眉”作对比,前者象征被忽视的英雄价值,后者代表世俗的审美取向;后两句则通过酒醉后的心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此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晚唐社会对于英雄与美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诗中“千金敝帚人谁买”一句,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而“半额蛾眉世所妍”则讽刺了世人对于外在美的盲目追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晚唐时期,他自身虽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政治抱负,一生坎坷,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酒肆中,面对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遭遇,有感而发,借古讽今,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这首诗,罗隐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