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从石洞归作

宋·陆游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

酒酣未放笙歌散,不奈山翁又断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随意地坐着,像箕一样张开双腿,用老瓦盆盛酒,狂放地歌唱;烧烤着带毛的兽肉,就像羌族和浑族那样粗犷豪放,酒兴正浓时,我不愿让笙歌散去,无奈这山野间的老人又勾起了我的愁绪,令我黯然神伤。

释义

此词描绘了诗人在山野间饮酒作乐、狂放不羁的生活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箕踞,即随意地张开双腿坐着,是古代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象征着诗人的豪放不羁;老瓦盆,则是简陋的饮酒器具,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燎毛燔肉,形象地描绘了烧烤兽肉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粗犷的生活方式,在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又不禁为山翁(可能指自己或山野间的老人)的境遇而黯然神伤,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词以生动的场景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陆游在山野间豪放不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词中“箕踞狂歌老瓦盆”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不拘小节、豪放洒脱的形象;“燎毛燔肉似羌浑”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粗犷的生活方式,在词的后两句中,诗人又笔锋一转,以“酒酣未放笙歌散”和“不奈山翁又断魂”两句,表达了自己在欢乐之余的无奈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词在豪放中又不失深沉,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退居山野,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野间饮酒作乐、狂放不羁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词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这可能与诗人晚年的境遇和心境有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