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石言愧且谢,丑状炊去不可攀。全诗是什么?

生辉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怪石

宋·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观万古兴亡事,惟有斯石最英雄。

风吹雨打任凋零,千峰顶上无拘束。

吾闻石言愧且谢,丑状炊去不可攀。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怪石在半山腰里蹲着像一头猛虎,苍松倒卧在水中如同一条巨龙,试着看看万古以来的兴亡大事,只有这块怪石称得上真正的英雄,任凭风吹雨打而凋零,它在千峰顶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听到怪石的话感到惭愧并道歉,它那丑陋的样子已经消失,再也无法攀登。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一块怪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由自在精神的赞美,怪石虽然外表丑陋,但它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象征着真正的英雄,诗人通过怪石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看法,认为只有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保持自我本色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以怪石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由自在精神的赞美,诗中“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怪石的奇特形态,同时也暗示了怪石所蕴含的力量和坚韧,接下来的“试观万古兴亡事,惟有斯石最英雄”两句,则将怪石的形象提升到了历史的高度,认为只有怪石才配得上“英雄”的称号,最后两句“吾闻石言愧且谢,丑状炊去不可攀”,则表达了诗人对怪石精神的敬佩和对自己的反思,认为自己在怪石面前显得渺小和惭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山水时,看到一块形状奇特的怪石而有感而发,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通过描绘怪石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看法,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