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骊山》,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诗·骊山
唐·胡曾
或在骊山拒强秦,万牛汗喘力莫牵。
化为尘土何足论,犹胜白骨乱峰间。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工于诗,作风雄健,著有《安定集》10卷,今存。《全唐诗》存其诗1卷,共124首。
译文:
有的(英雄)曾在骊山抵抗强大的秦朝军队,即便是万头牛拉着也难以撼动其决心和力量,但这些英雄最终化为尘土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仍然比那些白骨散落在乱峰之间要好得多。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赞美了那些在骊山抵抗强秦的英雄们,尽管他们最终可能未能成功,甚至化为尘土,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仍然值得称赞,因为他们至少没有像那些失败后被遗弃在乱峰间的白骨一样,默默无闻地消逝。
赏析:
胡曾的这首《咏史诗·骊山》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赞美,诗中通过“或在骊山拒强秦”一句,展现了英雄们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而“万牛汗喘力莫牵”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坚定和力量,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的敬仰和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创作背景:
胡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惋惜,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这些英雄的故事,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勇气,为改变社会现状而努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崇尚和追求。
《咏史诗·骊山》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慨的咏史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赞美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