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怪石
唐·白居易
谁知兹石本灵怪,忽从梦中至吾前。
背面苔痕随雨长,两头花萼向风妍。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伴蛟龙眠水壑。
月魄潜藏云暗度,雨根横卧石苍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谁知道这块石头原本就充满灵性,竟然从梦中来到了我的面前。
它的背面长满了青苔,随着雨水而生长,两头的花萼在风中摇曳生姿。
这块石头被移来此地并非来自人间,它曾陪伴蛟龙在水壑中安眠。
月魄潜藏在其中,云朵暗暗地飘过,雨根横卧在石上,显得苍老而古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块从梦中来到诗人面前的怪石,展现了其神奇与不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头的苔痕、花萼,以及它曾陪伴蛟龙的历史,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和灵性,诗人也通过“月魄潜藏”、“雨根横卧”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这块石头的神秘与古朴。
赏析
这首诗以怪石为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诗人以梦为引,将怪石与梦境相结合,赋予了石头以神奇和灵性,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幻之美,诗人也通过描绘石头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对自然之物的尊重和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有关,白居易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力量,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中的怪石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梦境中见到的景象,也可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块奇特的石头,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奇幻和神秘色彩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敬畏和珍视,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