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唐·杜甫

暗度南楼月,寒冲北塞鸿。

雪岭无人迹,冰河路不通。

兵戈尘漠漠,风雨雪雰雰。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乱离多阻隔,消息易暌孤。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变化,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作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疾苦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译文

暗月悄悄南楼过,寒风直冲北塞鸿。

雪岭之上无人迹,冰河之路已不通。

战乱频仍尘土扬,风雪交加漫天舞。

面对飞雪难觉暖,邻船歌声已厌烦。

战乱流离多阻隔,音信全无易孤独。

愁苦至极欲吟诗,诗成吟咏更凄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舟中夜遇大雪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凄凉景象,前两句“暗度南楼月,寒冲北塞鸿”以月暗鸿飞,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雪岭无人迹,冰河路不通”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荒凉和交通的断绝,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后两句“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杜甫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杜甫在战乱中流离失所,饱尝人间冷暖,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在舟中夜遇大雪时,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