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全诗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桃花

唐·韦庄

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

空余惆怅春归处,满地落花啼鸟忙。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上宛的桃花自行开放,自从刘郎离开后,已经几度芬芳,春天归去只留下无尽的惆怅,满地落花与啼鸟匆忙。

释义

上宛夭桃:指上宛地方的美丽桃花。

自作行:自行开放,不受人为控制。

刘郎:通常指刘禹锡,此处可能借指某位离开的人,也可能泛指游人或过客。

几回芳:几度芬芳,指桃花多次开花。

空余惆怅:只留下惆怅之情。

春归处:春天离去的地方。

满地落花啼鸟忙:形容春天逝去的景象,落花满地,鸟儿啼叫。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桃花的独自开放与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惆怅,首句“上宛夭桃自作行”描绘了桃花的美丽与自由,次句“刘郎去后几回芳”则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后两句“空余惆怅春归处,满地落花啼鸟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逝去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韦庄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桃花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天,诗人看到桃花盛开而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或他人的离别与时光的流逝,从而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桃花的独自开放与春天的离去,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