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杜牧
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
万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注:原诗中“万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为后人常引用的意境,但直接出自杜牧原诗的完整句子可能有所出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整合与创意发挥,以体现“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杜牧的文学创作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站在高楼的飞檐之上,北面俯瞰着滔滔江水如黄龙般翻滚,南面远眺则是连绵不绝的青山,宛如襄阳的岘山一般青翠秀丽,古往今来,多少兴亡更替之事,都随着这悠悠的长江水,滚滚不息地流向远方。
释义
“北临飞槛卷黄流”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向北眺望,江水汹涌澎湃,如同黄色的绸带在翻滚;“南望青山如岘首”则展现了向南望去,青山连绵,景色如画,与襄阳的岘山相似,给人以宁静与悠远之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前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为后两句的抒情铺垫了基础,后两句则借古喻今,以长江水的滚滚不息比喻历史的不断前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沉思,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游历或任职期间,当他登上某处高楼,面对壮阔的自然景色,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杜牧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衰败,对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受的集中体现,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兴亡,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