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卢少府赴延陵
唐·李端
把酒对春草,挥鞭逐去尘。
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
东楚吴山尽,西江越水新。
谁怜此别意,万里一孤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端(约743年-约782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以文名世,早年曾隐居庐山,后入仕为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多写山水田园、离别赠答等题材,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
译文
手执酒杯面对着春天的芳草,挥鞭驱马追逐着离去的尘土,您这位使君来自那历史悠久的徐州,名声在黄河与潼关之间响彻,连关中西部都为之震动,您将经过东楚的吴山,迎接西江的越水,踏上新的旅程,有谁能够理解我此刻的离别之情呢?您这一去,便是万里之遥,孤身一人。
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卢少府前往延陵而作,诗中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首联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赞美友人的名声与才华,颈联则想象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尾联则直接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孤独远行的担忧与同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与想象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把酒对春草,挥鞭逐去尘”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又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颔联“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则通过赞美友人的名声与才华,进一步突出了友人的形象,为后文的离别之情作了铺垫,颈联“东楚吴山尽,西江越水新”则通过想象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将离别之情与旅途之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尾联“谁怜此别意,万里一孤臣”则直接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孤独远行的担忧与同情,使诗歌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端与卢少府的深厚友谊有关,卢少府即将前往延陵任职,李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便写下了这首诗,在唐代,离别赠答是一种常见的文学题材,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美好祝愿,这首诗便是这种文学传统的体现之一,李端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