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渊明醉归图

朝代:元

作者:唐珙

渊明醉握东篱菊,不觉人间日已昏。

邂逅风流得佳句,早晚渊明赋归去。

浩歌长笑老斜川,千古高风激懦顽。

我亦归来学种柳,柳边时复一凭栏。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代诗人、画家,生平不详,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及历史人物,常寓含深意,引人深思,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

译文

陶渊明手握着东篱下的菊花,沉醉其中,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偶遇灵感,挥毫写下流传千古的佳句,仿佛随时都能吟咏出“归去来兮”的旷达之辞,他放声高歌,长笑于斜川之上,那份超脱与自在,激励着后世无数懦弱与平庸之辈,我也效仿他归隐田园,学习种柳,时常在柳荫下凭栏远眺,体会那份淡泊与宁静。

释义

此诗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诗中“渊明醉握东篱菊”描绘了陶渊明的典型形象,即他醉心于自然,超脱世俗;“早晚渊明赋归去”则是对其归隐思想的直接体现;“浩歌长笑老斜川”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亦归来学种柳”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追随与向往。

赏析

本诗以陶渊明为题材,通过对其归隐生活的艺术再现,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早晚渊明赋归去”与“浩歌长笑老斜川”两句,尤为传神,既展现了陶渊明的文学才华,又凸显了其人格魅力,诗人以“我亦归来学种柳”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实践,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选择避世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自由,唐珙在此背景下,创作此诗,既是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宣言,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与事迹,诗人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批判,此诗不仅是对陶渊明的致敬,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