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故人飞上金銮殿,迁客来従饭颗山。
借问故园花,今来几处开。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故人飞上金銮殿,迁客来従饭颗山”实际上出自杜甫的这首诗,但原诗中这两句并不相连,且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解析,全诗较长,这里仅展示与关键词直接相关的部分及整体背景介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译文
(针对关键词部分)
- “故人飞上金銮殿”:老朋友已经飞黄腾达,进入了皇宫中的金銮殿。
- “迁客来従饭颗山”:而我这位被贬谪的旅人,却从饭颗山而来。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得意的祝贺以及自己遭遇贬谪的无奈与自嘲,金銮殿象征着权力和荣耀,而饭颗山则可能暗指诗人的落魄与漂泊。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他为友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未能实现政治抱负而深感失落,通过“飞上”与“来従”的动词运用,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有力,这两句诗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与李白共同寻找范十隐居时所作,当时,杜甫与李白都是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的诗人,他们相互欣赏,结为知己,在这首诗中,杜甫不仅表达了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还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不同境遇,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特别是“故人飞上金銮殿,迁客来従饭颗山”这两句,更是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个人的命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