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入明光踏旧班,染须那复唱阳关。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宋·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别后寄扬州故人(附于后,非原诗直接部分,但为相关意境续写)

老入明光踏旧班,染须那复唱阳关。

梦回汴水波声里,月满维扬柳色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注:由于“老入明光踏旧班,染须那复唱阳关”并非原诗直接部分,但为解析意境,以下译文结合全诗意境进行创作性翻译)

自从离别后,我(欧阳修)已步入老年,再次踏入朝廷(明光殿)参与朝会,回忆起往昔的同事与旧日时光,岁月催人老,即便染黑了胡须,也难以再像年轻时那样高歌《阳关曲》,梦中回到汴水边,波光粼粼,月光洒满扬州(维扬),柳色依依,那是你我分别之地,也是你(刘仲原甫)即将赴任之所。

释义

“老入明光踏旧班”描绘了诗人晚年重回朝廷的情景,“染须那复唱阳关”则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两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附于后,用以延伸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赏析

欧阳修此诗,以送别友人刘仲原甫出守扬州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原诗中“平山阑槛倚晴空”等句,描绘了扬州的自然美景,而“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则赞美了刘仲原甫的才华与豪情,附后的句子“老入明光踏旧班,染须那复唱阳关”,则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晚年,当时友人刘仲原甫即将出任扬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作诗送别,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也融入了诗人自身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悟,附后的句子,可能是诗人在送别后,独自回味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所写下的感慨之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