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赏梅》

宋·陆游

雪后园林晓气清,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寒梅瘦影伴孤灯,

月色朦胧夜未央。

风骨自高难折腰,

暗香浮动入诗肠。

(注:原诗中“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为关键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及保持诗词完整性,我稍作扩展,以呈现更完整的赏梅情境,陆游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全诗,此诗为根据题目要求虚构创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雪后的园林清晨空气清新,有谁能像苏东坡那样,若不是梅花盛开的时节,怎会独自前来?寒梅的瘦影伴着孤灯,月色朦胧,夜还未央,梅花风骨自高,难以折腰,那暗香浮动,悄悄飘入诗人的心田。

释义

此诗描绘了雪后赏梅的情景,通过对比苏轼(苏夫子)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诗中“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一句,既是对苏轼爱梅之情的致敬,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孤高清逸的情怀。

赏析

此诗以赏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园林的静谧与梅花的孤傲,前两句直接点题,以苏轼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情感的认同与追求,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形象,通过“寒梅瘦影”、“风骨自高”等词句,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精神风貌,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创作,但结合陆游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源于他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的生活状态,陆游一生热爱国家,但仕途坎坷,晚年多居乡间,常以自然景物为伴,寄托情怀,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自然成为他笔下常吟咏的对象,此诗通过虚构的赏梅场景,反映了陆游对梅花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也体现了他晚年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