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世
朝代:元代
作者:唐珙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既知今日当别离,何得当初轻许诺。
(注:唐珙此诗为集合前人诗句而成,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某位名家的完整诗作,而是唐珙在创作中融入的个人感慨,用以表达世事无常、人生多舛的主题,为便于解析,以下内容将围绕这两句及整首诗的氛围进行构建。)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代末年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作品流传不多,但风格清新脱俗,善于在诗中融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译文
人生如同无根的草木,漂泊不定如同路上的尘土,随风飘散,四处流转,这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既然落地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血缘关系的亲疏呢?遇到欢乐就应当尽情享受,邀请邻居一起喝酒作乐,青春年华一旦逝去就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又能经历几个秋天呢?夜晚的风吹动树叶,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看看自己的眉头和鬓角,已经爬上了岁月的痕迹,酒价便宜却常常因为客人稀少而发愁,月亮明亮却总是被乌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起欣赏这孤独的月光呢?我端起酒杯,凄然地望向北方,为了迎合时势所得到的东西并不多,但随之而来的忧患却已经缠绕在身旁,既然已经知道今天会有离别,当初又何必轻易地许下承诺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集合前人诗句并融入个人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刻认识,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漂泊,强调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世俗的虚伪与无常表示了无奈与批判。
赏析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这两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世俗社会中人们为了迎合时势而奔波劳碌,却往往得不偿失的残酷现实,诗人通过对比“所得”与“忧患”,强调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人生短暂的哀叹,也有对世俗虚伪的批判,更有对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积极倡导,诗人在运用前人诗句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慨与见解,使得整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唐珙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悟,元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与无奈,诗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唤醒人们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