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渡
唐·韦庄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水宿山行欲断魂,梦回犹自听寒潮。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名门,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建立前蜀政权后,韦庄任宰相,主持朝政,韦庄的诗风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他的词作多描写闺情离愁和个人身世之感,情感真挚,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译文
秋风瑟瑟作响,吹得枯蓼草发出窸窣的声响,小船停泊在荒凉村落的岸边,夜晚显得格外寂静,在水边住宿,在山间行走,心中愁苦得几乎要断了魂魄,即使在梦中醒来,还能听到那寒冷的潮水声。
释义
秋风摵摵鸣枯蓼:形容秋风强劲,吹动枯黄的蓼草发出声响。
船阁荒村夜悄悄:小船停靠在荒凉的村庄旁,夜晚显得格外寂静无声。
水宿山行欲断魂:在水边住宿,在山间行走,身心疲惫,愁苦至极。
梦回犹自听寒潮:即使在梦中醒来,耳边似乎还能听到那寒冷的潮水声,暗示着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秋风、枯蓼、荒村、寒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诗人以“秋风摵摵鸣枯蓼”开篇,既点明了季节,又通过秋风的强劲和枯蓼的萧瑟,暗示了内心的愁苦。“船阁荒村夜悄悄”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荒凉,使诗人的孤独感更加突出,后两句“水宿山行欲断魂,梦回犹自听寒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孤寂,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这种情感,只能听着寒冷的潮水声,独自品味内心的苦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庄漂泊异乡、仕途不顺之时,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的纷争,仕途坎坷,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和荒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多情的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