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
题目:西北舟杭纪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诗词原文:
西北舟杭山势高,尧时洪水浪滔滔。
系舟山上望洪流,心系苍生忧未消。
古木参天遮日月,长风破浪过江潮。
愿得洪水早日退,人间再现乐逍遥。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据传活动于唐中期,其诗作多关注民生疾苦,擅长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不显赫,但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仍为人所称道。
译文
西北方向的舟杭山高耸入云,尧帝时期洪水肆虐,波涛汹涌,我站在系舟山上,望着这无边的洪流,心中时刻牵挂着天下的苍生,忧虑之情难以消散,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遮蔽了日月的光芒,长风破浪,江潮汹涌澎湃,我衷心希望这洪水能够早日退去,让人间再次恢复往日的欢乐与安宁。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西北舟杭山的壮丽景色和尧时洪水的肆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诗中“系舟山上望洪流”一句,既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畏与担当,也暗示了他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定信念。
赏析
本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首句“西北舟杭山势高”以山势的高峻引出全诗的背景,为后续的洪水描写铺垫了基础,次句“尧时洪水浪滔滔”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洪水肆虐的灾难场景,接下来的两句“系舟山上望洪流,心系苍生忧未消”则通过诗人的视角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其面对灾难时的忧虑与担当,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的美好愿望作为结尾,既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创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为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诗人李暮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描绘西北舟杭山和尧时洪水的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